今年3月10日,吴华杰被抽调至龙涓现场工作组。“数据量大、核对耗时易错,重复录入如同‘机械劳动’。”面对海量的纸质表格和人员信息,吴华杰迅速捕捉到核心痛点。然而,这个计算机专业出身的“理工男”,没有选择“埋头苦干”,而是想着用所学的计算机专业知识解决这些难题。
有了想法后,吴华杰立即付诸行动。在人口复核阶段,吴华杰将各类关键变动信息系统整合,搭建起内部局域网查询平台。此前工作人员要花长时间翻找的户籍变动记录,如今输入关键词就能“秒出结果”,让信息核查从“翻箱倒柜”直接实现“指尖查询”。
进入选房签约关键期,吴华杰聚焦“重复录入易出错”的堵点。他编写专用代码优化输入流程,把原本需要手动填写的多项信息缩减为“核对确认”环节,让工作人员从繁杂的手工填表压力中解放出来,数据准确率提升至100%。
“技术落地比写代码更考验功夫。”吴华杰坦言开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协议模板生成系统需依托Office办公软件搭建,由于这是他未接触过的领域,他便利用每晚休息时间观看网络课程,反复调试代码至凌晨,用两周时间攻克技术难关,让协议生成效率提升3倍。
“把专业用到实处,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这就是我的工作价值。”吴华杰表示,“我将继续探索,让信息技术成为提升治理效能、更好服务群众的‘硬支撑’。比如推动申请审批等流程迁移上网,既能加速办理、便利存档,更能为基层治理减负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