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机关会议室的理论研讨,到培训课堂的能力提升,再到企业车间的指导帮扶在恩施州生态环境系统,一场以“干部素质提升年”为引擎的能力变革正持续深化。
今年以来,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干部职工坚持以“学”筑基、以“练”提能、以“创”破局,着力锻造一支政治强、本领高、作风硬、敢担当的生态环保铁军,为恩施州加快建设“两山”实践创新示范区提供坚实的生态支撑。
“思想松一寸,行动散一尺。”州生态环境局党组深谙此理,将思想教育作为干部能力提升的“第一颗纽扣”,以“思想铸魂”工程为抓手,将政治建设置于“干部素质提升年”的首位,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今年3月,州生态环境局召开2025年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工作会议。会议既是一次政治体检,更是一场思想动员从深化“凝心聚魂”工程推动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到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强化纪律刚性约束;从严肃整治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到以党建“红”引领生态“绿”会议要求全系统以政治建设统领全局,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向基层扎根。
今年以来,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坚持将政治理论学习融入日常:强化“思想引领、学习在先”,完善理论学习长效机制。坚持将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各类学习会议的“第一议题”和自主研学的“第一课题”。聚焦提高政治能力、提升履职本领、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该局组织县市分局“一把手”开展专题研讨交流,不断提升其政治能力。
思想铸魂,重在学习践行,更在激扬担当。全州各县市分局结合自身实际,将思想引领切实转化为具体行动。
巴东县分局构建“集中学、自主学、实践学”学习体系,围绕核心内容开展系列学习;鹤峰县分局坚持“第一议题”深学笃行,将理论学习与美丽鹤峰建设、突出环境问题整改紧密联系,组织专题研讨推动学习成果转化。
面对生态环境保护的复杂形势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州生态环境局坚持“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构建起“分层分类、靶向发力”的精准培训体系,助力干部加快实现从“单一型”向“复合型”、从“经验型”向“专业型”转变。
今年初,州生态环境局在全州生态环境系统开展运用网络媒体进行宣传的专题培训,正式开启干部素质提升的第一课。课堂上,资深网络媒体专家紧扣生态环境领域特点,深入浅出地讲解网络传播规律与运营技巧从热门环保话题的精准捕捉,到多平台推广策略的有效制订。专家还通过剖析大量成功案例,让干部清晰认识到网络媒体在扩大生态环保影响力、引导公众广泛参与方面的巨大潜力。
聚焦实战能力提升,各地亮点纷呈。建始县分局打造“生态环境大家讲”平台,围绕“智慧公车平台规范使用”,通过“制度解读+操作演示+案例复盘”方式,清晰阐明“统一调度保秩序、精准填报提效率、合规操作守底线”的管理逻辑;针对生态环境质量监测与评价,深入讲解核心指标评分细则与分析要点。
宣恩县分局聚焦宣传效能提升,专门组织生态环境信息宣传培训,邀请县融媒体专家系统讲授新闻写作与宣传技巧。
利川市分局以新颁《恩施州行政执法监督办法》培训为切入点,将“严”的要求贯穿执法全程,通过“以案释法”强化规范执法的认识,并将监督办法落实情况纳入考核体系。
思想的价值在于指导实践,培训的成效最终要体现在解决问题、推动发展上。州生态环境局坚持学用结合、以学促干,在实践中探索总结出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创新机制,推动生态环境治理由“被动应对”向“主动作为”转变。
针对企业反映的怕检查、烦检查问题,鹤峰县分局创新推行涉企生态环境执法ABC三级分类监管模式。该模式依据企业环境信用评级、信访投诉、风险等级等指标,将其划分为低、中、高风险(A、B、C)三类,分别实施“两年一查”“一年一查”“重点频查”,并配套“双随机、一公开”与“触发式执法”机制。通过“一次进门、全面查清”方式,企业迎检时间平均缩短40%。为进一步优化服务,鹤峰县还设立了“企业绿色发展能量站”,实行“企业点单、环保配餐”机制,今年以来已有效化解企业各类诉求10余项。
恩施市分局通过推行差异化执法监管,实施“体检式执法+预警式监管”,将环保信用优良、污染排放少及涉及民生的重点行业企业纳入生态环境监督执法正面清单,有效减少检查频次,提升执法效能。
建始县分局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抓手,打出优化营商环境“组合拳”,通过简化审批流程、推行“线上+线下”联动服务,大幅提升了企业办事便捷度和项目顺畅度,让企业切实感受“环保温度”。
今年下半年,州生态环境局还将通过打造美丽恩施大课堂,推动加快美丽恩施建设;加强年轻干部系统内外的流动,注重多重岗位历练;选派干部到外地学习先进经验方法,组织干部队伍参加比武演练、业务培训等活动,全面提升干部能力素质,推动支点生态承载力的整体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