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6-30 14:30:15 来源:《民主与法制》周刊2025年第22期一首《爱拼才会赢》,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奋进的晋江人,也谱写出福建民营企业家爱国爱乡、敢为人先、爱拼敢赢、改革创新的“晋江经验”。早在2002年,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同志亲自总结提出“晋江经验”。这成为晋江和民营经济发展的指路明灯。2023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发布,提出要“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及时总结推广各地好经验好做法,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以适当形式予以固化”。这是该意见提到的唯一一个供全国借鉴的地方性经验。二十多年来,“晋江经验”已成为闽商的精神传承和事业发展的根本遵循。其中,福建民营经济在产业升级、数字化转型、新质生产力等方面得到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中国民营经济成长最快、最活跃的省份之一。2025年2月,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在八闽大地引起热烈反响。2025年3月,“民营经济发展”一度成为全国两会上人大代表、政协委员谈论最多、关注度最高的民生热词。5月20日,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民营经济促进法》的施行,全国民营经济再次迎来澎湃发展的新阶段。当下,福建正处于推动高质量高质效发展爬坡过坎的关键节点,如何在新阶段抓住新机遇、创造新作为、展现新担当,不断创新和发展“晋江经验”,引导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保持发展定力、增强发展信心、拓展提升空间、激化改革活力,成为福建推动民营经济提质增效、转型升级、增创优势的时代答题。“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保证各类经济组织公平参与市场竞争”“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和民营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民营经济促进法第一条就全面勾勒出民营经济未来发展的法治图景。党的十八大以来,福建省委省政府始终牢固树立抓紧抓好民营经济的鲜明导向,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印发《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新时代民营经济强省战略,推进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时至2024年,福建省委主要领导主持“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研究”重点课题,在此基础上,福建省政府出台了《福建省营商环境建设规划(2024-2029年)》,将营商环境像绿水青山一样,打造成美丽福建的标志,全方位推进高质量发展。2025年1月2日,福建省召开全省优化营商环境大会,释放出聚力抓营商环境的强烈信号,进一步从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四个维度,对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的重点任务作出安排部署。如何厚植培优沃土,进一步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不久前,福建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周祖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从“以市场化营商环境兴商活商”“以法治化营商环境护商安商”“以国际化营商环境聚商联商”“以便利化营商环境惠商暖商”等四个方面进行了解答。“营商环境是企业生存发展的土壤,好的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他回答道。近年来,福建省推进企业迁移登记“一地办理”、企业注销登记“一件事”高效办,提升市场准入退出“开放度”;实施公共资源“一网交易”,坚决破除行业垄断和市场分割,提高市场竞争“透明度”;加强重点领域政务诚信建设,依法依规联合惩戒企业严重违法失信行为,提高全社会“信用度”;完善更好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长效机制,提高要素流通“便捷度”。另外,为了营造稳定、公平、透明、可预期的法治化营商环境,让广大企业安心生产、放心发展,近年来,福建省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在科学立法方面,早在2001年,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就出台了《福建省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权益保护条例》,之后又相继出台《福建省企业和企业经营管理者权益保护条例》《福建省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条例》《福建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持续保护和促进民营企业发展。2024年7月1日,《福建省促进首台(套)技术装备推广应用条例》施行,在地方性法规中首次以“小切口”立法形式,为首台(套)技术装备提供了全流程、全链条、全方位的法规制度保障。2024年12月1日,《福建省促进公平竞争条例》正式施行,这是《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出台后的首部专门地方性法规,通过立法形式防止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发生,进一步夯实全省公平竞争的法治基础。“目前正在研究制定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不断加强社会信用、科技进步、招标采购等重点领域立法,推动数字经济、金融服务、人工智能等新兴领域立法。”福建省相关部门负责同志表示。与此同时,福建在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也做足了功课,比如在制度创新方面,重点依托自贸试验区,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在产权保护、电子商务等多个领域推进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相通相容。另外,福建还在泉州、漳州等地建设了台商投资区,支持厦门、平潭探索建设两岸共同市场先行区域,不断探索新形势下两岸融合发展的实践路径。在厦门、福州、泉州打造了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海丝中央法务区,吸引了大批法务企业和泛法务机构入驻海丝中央法务区,为国内民营企业“走出去”,把跨国企业“引进来”,搭建健康有序、公平竞争、依法依规的开放性大平台。“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优化营商环境,没有旁观者,也没有局外人。”1月23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福建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郭国云如是表示。人人主动当好营商环境的营造者、参与者、维护者,就能加快形成要素集聚“强磁场”、激活福建发展“新引擎”,真正让一流营商环境成为福建发展的“金字招牌”。民营经济促进法从“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等方面,用专章规定了如何从法律层面实现“公平竞争”,为民营经济组织开展经营活动提供了良好的市场环境和法律遵循。“市场准入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制度之一,打造良好的市场准入环境是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的关键。”福建省发改委党组成员、省数据管理局局长郭文忠在“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介绍。据郭文忠介绍,福建省网上办事大厅、闽政通App等政务服务平台设置市场准入隐性壁垒线索问题反映专栏,建立起隐性壁垒问题线索汇集、核实、破除、反馈的全流程网办机制,2024年以来累计破除隐性壁垒136条,推动解决了一批地方保护、所有制歧视、违规增设准入条件等典型问题。另外,福建还在全国率先探索开展市场准入效能评估,依托“数字福建”建设,建成福建省市场准入效能评估平台,构建省、市两级效能评估体系,强化评估结果应用,针对市场准入隐性壁垒易发多发的行业领域,推动各级各有关部门出台规范性文件14份,从制度机制上防止同类案例发生。在这场发布会上,福建省市场监管局党组书记、局长黄水木紧紧围绕公平、高效两个关键环节,统筹放活与规范、监管与服务、减负与增值三对关系,对如何让更多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经营主体长得出、长得高、长得壮作了全面介绍。比如在公平方面,福建着力推动“准入公平”“竞争公平”“监督公平”“权益公平”,进一步维护市场秩序,激发市场活力,让每个经营主体都享有平等的成长机会。为了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氛围,实现公平税收、依法征收,福建省税务局创新推出了《民营企业涉税合规自查手册》《民营企业家个人涉税风控手册》,以场景化问答和典型性案例形式,帮助企业和企业家厘清责任边界、识别潜在风险,并提供政策指引。“法治就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合规才是最稳的发展根基。我们希望这两本手册能成为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涉税风险的体检清单与合规经营的操作指南。”福建省税务局法规处处长陈泓说。4月1日,在福建省第34个全国税收宣传月启动仪式上,福建省税务局还出台了《关于实施促进民营企业合规经营维护法治公平税收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推出“20国(地区)”跨境投资税收锦囊,多举措力促民营企业在公平竞争中合规经营、健康发展。“福建在实现公平竞争中探索出的诸多创新举措和实践经验,为正在研究制定的福建省民营经济促进条例提供了启示和参考,也为民营经济促进法在福建的贯彻实施提供了更多途径。”中国国际法学会理事、华侨大学法学院副院长陈斌彬教授告诉记者。在陈斌彬看来,公平竞争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的重要位置,彰显了市场竞争规则的法治化重构。“传统监管模式常以个案纠偏为主,而该法通过公平竞争审查机制(如事前审查、第三方评估)和反行政垄断条款(如禁止限定交易、妨碍商品流通),将竞争规则从行政主导转向法治框架。”他进一步介绍,如福建省建立“政策清理-动态评估-第三方审查”机制,2024年累计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政策措施136项(如废除某市对本地企业的政府采购加分规定);又如,福建市场监管部门2024年查处某房地产估价协会垄断协议案,罚款金额创省内纪录,“直接呼应该法第十五条的反垄断条款”。陈斌彬还观察到,民营经济促进法既强调“平等对待”以保障民营企业的生存权,又通过“新质生产力支持条款”推动创新,实现公平与效率的辩证统一。“如晋江民营企业参与政府采购中标率从2023年的62%提升至2024年的78%,反映出市场准入壁垒的实质性降低。又如福建推行信用修复快速通道,对轻微违规企业实施首违不罚,与该法第六章服务保障中的信用修复机制相衔接。”他举例说。在民营经济促进法中,“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培育和弘扬企业家精神,引导民营经济组织经营者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的区域、部门协作”“健全失信惩戒和信用修复制度”等表述,与“六个始终坚持”“正确处理好五大关系”为主要内容的“晋江经验”遥相呼应。不久前,记者在泉州市“晋江经验馆”,全面了解泉州晋江从全国典型农业穷县一跃成为全国百强县前十的发展历程,深深体会到,抓实体经济不放松,这是晋江人民成功的关键,也是福建民营企业品牌走向世界的关键。安踏集团董事局主席丁世忠还记得,2019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参加福建代表团审议,曾勉励他:“做企业、做事业不是仅仅赚几个钱的问题。实实在在、心无旁骛做实业,这是本分。”实业立市,这是泉州民营经济发展最大特色。如果说福建是全国民营经济最活跃的省份之一,那么泉州特别是晋江是福建省民营经济特别是实体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被誉为“民办特区”,众多民营企业坚守实业,安踏、恒安、特步、361、盼盼众多知名品牌扎根晋江,辐射全国,走向世界。“泉州作为晋江经验发源地,民营经济是最大特色、最大优势、最宝贵财富。”全国人大代表、泉州市委副书记、市长蔡战胜在今年全国两会上这样说道。值得一提的是,安踏、特步、361这些耳熟能详的现代体育运动品牌撑起了泉州民营实体经济的半壁江山。围绕现代体育产品知识产权保护等相关线年全国两会期间,已经是全国政协常委的丁世忠积极在体育赛事经济、青少年身心健康以及传统产业升级等领域建言献策,提交数份提案。除了泉州,在八闽大地,实体经济的发展激发出澎湃活力,如福建的南平,以茶产业、竹产业为支柱的民营企业正在将武夷岩茶、竹藤产品推向世界;在宁德,以生产全球锂电池产品的“宁德时代”为代表的科创实业正影响着世界实业兴邦,还体现在履行社会责任上。民营经济促进法提出,“探索建立民营经济组织的社会责任评价体系和激励机制,鼓励、引导民营经济组织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对此,三六一度集团法务总监郑轩接受本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多年来,集团全面推进社会责任体系建设,从“教育支持与人文关怀”“体育公益与全民健康”“灾害救援与应急响应”“环保与可持续发展”四个方面,积极践行社会责任。比如,在“体育公益与全民健康”方面,三六一度集团赞助了“2016年里约奥运会”“2022年亚运会”“2018年世界男子冰壶锦标赛”等世界级、国家级赛事以及各类校园赛事,并打造了“三号赛道”“女子健身局”“触地即燃”等品牌赛事、活动,积极支持体育赛事活动、推广全民运动理念。履行社会责任,在闽商中已然成为常态。不久前,福建民营企业家曹德旺先生捐资100亿元创立的福建福耀科技大学在今年3月正式获教育部批准设立。从“玻璃大王”到投资教育事业,源于他对国家改革开放政策的感恩之心,以及对社会责任的深刻认识。在他看来,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代受益者,自己有责任回馈社会,而教育正是改变命运、推动社会进步的最有力工具。同时,民营经济促进法还载明“支持、引导民营经济组织拓展国际交流合作,在海外依法合规开展投资经营等活动”。记者了解到,闽商足迹遍布全球77个国家(地区),境外投资规模超千亿元。2024年,尽管海外环境复杂多变,福建民营企业仍坚持实施“走出去”战略,“福耀玻璃”“宁德时代”“安踏”等驰名品牌,让“晋江经验”在世界舞台上叫得更响、擦得更亮。近日,由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法院、区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培训活动顺利举行,法官围绕“美妆行业知识产权风险识别与应对策略”主题进行授课,吸引了辖区87家美妆企业热情参与。2024年以来,集美区法院受理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不正当竞争等各类美妆知识产权案件54件。本次授课,主讲法官就涉美妆产品侵权场景的多样性和复合性作出风险提示,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集美区法院靠前为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提供司法服务保障是福建省政法机关以法治之力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缩影。“去年以来,全省政法机关积极推出一系列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创新举措,助力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护航新福建建设行稳致远。”3月18日,在福建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促进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上,省委政法委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书记李杰鹏以“着力服务大局,优化护企政策体系”“着力打防结合,维护良好发展环境”“着力回应关切,解决热点难点问题”“着力汇聚资源,护航企业扬帆出海”“着力法治惠企,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等五个“着力”,详细阐述了全省政法机关为营造一流营商环境所作出的重要举措。“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经济的本质是法治经济。”全国人大代表、福建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黄茂兴告诉记者,推动福建民营经济健康有序、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推进,以法治之力护航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这个目标,在他看来,福建可以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围绕福建民营企业经营需求开展地方立法和政策制定,加快推动出台受福建民营企业欢迎的、好用的管理制度与服务政策。二是规范涉企行政执法,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鼓励更多采取包容审慎监管和柔性执法方式,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三是支持引导福建民营企业加强合规建设,助力提升民营企业依法合规经营水平和抵御风险能力。近年来,福建政法机关为了护航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出台了许多利好政策。比如,福州市委政法委在2024年出台了《关于政法机关服务和保障新时代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二十条重点举措》。另外,福州中院还倡议成立了“商和榕城”商会纠纷调解联盟,聘请了21名在商事纠纷化解一线具有丰富经验和专业知识的人民调解员,为涉企纠纷实质性化解搭建平台。泉州市检察机关联合公安机关开展“检警联动打击网络售假”专项行动,2024年扣押假冒鞋服20万件,推动安踏“KT系列”篮球鞋维权胜诉,品牌价值提升至800亿元。法治化的打假机制(如行刑衔接联络点)使企业维权成本降低40%。另外,民营经济促进法要求推动民营经济组织提升依法合规经营管理水平。泉州石狮市通过“企业法律风险自检平台”为纺织企业提供合规指引,2024年企业环保违规率下降37%。七匹狼集团建立“合规官”制度,将ESG(环境、社会、公司治理)指标纳入供应链管理,规避海外市场法律风险;海丝中央法务区泉州片区引入40家律所,为361、匹克等企业提供海外知识产权维权服务。龙岩市政法机关结合“化解矛盾风险维护社会稳定”专项治理行动、“千名执行干警进千企”“千长挂千所、万警进万村”等活动、出台“关于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司法服务保障的20条”“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主体活力6条”等措施,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了坚强的法治保障。民营经济促进法还提出“源头防范和治理腐败”要求,在陈斌彬看来,其本质是通过法治手段重构政商关系。“腐败导致的权力寻租会扭曲市场信号,破坏公平竞争。部分企业家还因被动腐败陷入法律风险,源头治理可为其提供合规指引,避免因制度缺陷导致的系统性犯罪。”陈斌彬以福建民营经济实践为例向记者介绍,福建作为对外开放的桥头堡,应发挥区位优势借鉴域外经验,如借鉴新加坡的“高薪养廉+严刑峻法”,探索对关键岗位公职人员实施市场化薪酬,同时提高腐败犯罪量刑标准,完善对跨国商业贿赂的域外管辖,推行吹哨人制度,设立民营企业内部举报人奖励基金等,通过内外标本兼治,努力构建具有福建特色的亲清新型政商关系。“作为民营经济大省,福建要在贯彻落实民营经济促进法和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中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地方各级各部门必须紧扣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搞变通,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提高政策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福建民营企业健康发展、高质量发展营造一流营商环境。”黄茂兴这样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