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推广班学员藏龙卧虎,不仅有零基础爱好者,更有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老年大学老师、社区太极拳站长、公立医院医生等。他们来自各行各业,但都怀揣着对剑术梦想的追求,其中最大年龄者为72岁,大家用热爱共同谱写剑法传承的动人篇章。
此次推广班由江湖人称“剑花之王”的彭大川老师担任培训导师。彭大川老师深耕武术领域17载,曾凭借出神入化的剑术造诣摘得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金牌,其在赛场上灵动飘逸的剑花招式,令无数观众与武术同行赞叹不已。作为武当三丰派第15代传人,彭大川老师肩负传承使命,不仅完整承袭了武当剑术的精妙技法与深厚文化底蕴,更结合多年教学与实战经验,将传统剑术智慧融入现代教学体系,带领助理团队因材施教,让不同基础、不同年龄的学员都能在剑术学习中收获成长,让古老的剑术技艺在新时代焕发新的活力。
在培训期间,学员们每日坚持长时间的刻苦训练。从基础的握剑姿势、剑指规范,到难度颇高的抛接剑、掌中转剑技巧,大家都全情投入,一招一式力求做到完美。彭大川老师带领助理团队,凭借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厚的武术功底,深入浅出地讲解剑术理论知识,耐心细致地纠正每一位学员的动作。团队成员分工协作,有的辅助示范标准动作,有的针对学员薄弱环节进行一对一指导,在他们的悉心教导下,学员们进步飞速,不仅熟练掌握了抛接剑时空中那精准的时机把控与力度运用,还能让剑在掌心灵活旋转,如臂使指。武当行云剑法30式更是让学员们领略到了传统剑术的独特魅力,这30式剑法融合武当剑的玄妙、太极剑的圆融以及传统剑术精华,动作行云流水、快慢相间,学员们在一招一式中深刻体会到了其中蕴含的精气神,逐步掌握精髓。
值得关注的是,来自安徽的一对夫妻学员,用他们的故事,为这场武术盛宴增添了一抹别样的温暖与感动。男同志身体欠佳,刚经历开颅手术不久,尚在康复期。然而,对剑术的热爱与痴迷,让他毅然决定踏上前往镇江的学习之路。家人虽满心担忧,却也拗不过他对剑术的执着,最终,夫妻俩一同来到推广班。起初,家人想着他身体不适可能难以完成学习,便让妻子也跟着学,以便日后“接力”传承这门精妙的剑术。在培训过程中,这位剑友展现出了超乎常人的毅力。尽管身体不时传来不适,但他从未有过丝毫懈怠,每天都准时出现在训练场,全神贯注地跟着彭大川老师及助理团队学习握剑姿势、剑指规范,挑战抛接剑、掌中转剑等难度颇高的技巧。汗水浸湿衣衫,他只是简单擦拭后又投入训练;身体感到疲惫,他稍作休息便又重新站起。他的坚持,也深深感染了身旁的妻子,妻子同样勤奋刻苦,两人相互鼓励、共同进步。
在学习抛接剑环节,夫妻俩配合默契,经过无数次的练习,他们不仅能精准地完成抛接动作,还熟练掌握了左右手换手的技巧。武当行云剑法30式的学习过程中,他们一招一式认真揣摩,将动作与呼吸、神韵相结合。最终考核时,两人动作行云流水、刚柔相济,获得考评老师们的一致好评,并取得了8.94的全场最高分,顺利通过考核,成为武当行云剑法第一代传人,当他们手持传承证书相视而笑时,现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在此之中,72岁的市太极拳协会副会长凭借矍铄风采与坚韧毅力也尤为瞩目。长期习练太极赋予他挺拔身姿与昂扬气质,虽已至古稀之年,仍以不输年轻人的活力投入学习。每天清晨,他总是早早抵达训练场,认真打磨握剑、出剑的每一个细节;课堂上全神贯注听讲,课后主动向老师请教。面对抛接剑、掌中转剑等高难度内容,他凭借深厚功底与刻苦钻研,将招式完整演绎,最终顺利成为武当行云剑法第一代传人,用实力诠释了传统武术跨越年龄的独特魅力,也为年轻剑法爱好者树立了典范。
自第一期开班以来,全国武当行云剑法推广班便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乃至海内外的剑术爱好者纷至沓来。截至目前,已有20个省市的武术研习者汇聚镇江,共同沉浸于武当行云剑法的精妙世界。从最初的摸索前行,到如今体系化的教学传承,每一期推广班都见证着传统剑术文化的薪火相传与创新发展。
本期推广班的成功举办,意义深远且多元。它不仅为九个省市的学员搭建了一个提升剑术技艺、交流武术文化的优质平台,更通过100%的高通过率,彰显了科学教学体系与专业导师团队指导的强大效能。
对学员而言,这不仅是一次技艺的精进,更是一场对传统剑术文化深度认知与热爱的觉醒之旅;对武当行云剑法本身,众多学员带着所学回归各地,将进一步推动这一传统武术瑰宝在全国范围内的传播与弘扬;而从更大的文化层面来看,推广班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创新与国际交流贡献了力量,让更多人感受到中华武术“止戈为武、自强不息”的精神内核与独特魅力。
相信在“剑花之王”彭大川老师的引领与团队的共同努力下,武当行云剑法定能吸引更多人加入传承与弘扬的行列,让剑术的魅力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续写中华武术文化的辉煌篇章。